科学发展观,就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性的发展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和世界观。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开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新局面,就必须抓好“发展”这一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而“发展”这一第一要务,必须是科学的。正如总书记指出的那样,经验表明,一个国家坚持什么样的发展观,对这个国家的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不同的发展观往往会导致不同的发展结果,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应该成为我们执政党带领全国人民奔小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指导思想。
实践证明,科学发展观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符合当代中国发展要求,符合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符合当今世界发展大势,越来越得到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越来越成为全社会的基本共识和自觉行动。中央决定,用一年半左右的时间,在全党分批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这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部署。
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要学会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始终坚持正确导向,大力唱响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主旋律,为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同时,要在宣传思想文化领域扎实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紧紧围绕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任务,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文化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着力构建有利于文化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完成好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不懈努力。
其中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全面准确地把握文化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进一步增强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文化建设、加快文化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推进,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增强。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在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经营性文化产业作为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集中体现,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发展潜力大,是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是调整经济结构和繁荣文化市场的着力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日益凸显。越来越多的优秀文化产品,对于陶冶人们的情操,增强全社会精神力量,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要看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文化发展的整体水平还不高,还不能很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没有充分发挥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其在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方面的功能。这就迫切要求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文化建设,切实把文化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文章由入党范文网(www.rudang.org.cn)为你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